时间:2025-04-18 |
2025年发表于《Theranostics》(IF=12.5)
一、研究背景
炎症性肠病(IBD)是一种复发性、特发性疾病,由肠道上皮、共生细菌和黏膜免疫系统之间的稳态破坏引起,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。目前IBD的常规治疗方法(如皮质类固醇、生物制剂)存在疗效不足、易复发等问题。研究表明,IL-10作为关键抗炎因子可调节免疫稳态,而肠道基质细胞分泌的BMP抑制剂Grem1能促进肠道干细胞(ISCs)增殖。间充质干细胞(MSCs)因其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功能,成为潜在的药物递送载体。此外,表观遗传调控因子SETD2(H3K36甲基转移酶)被证实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缓解实验性结肠炎,但其在IBD治疗中的应用尚未深入探索。
二、研究结果
1、Setd2缺失加重小鼠DSS(葡聚糖硫酸钠)诱导的结肠炎
将Setd2-flox小鼠(Setd2f/f 小鼠)与Lgr5-eGFP-IRES-CreERT2 小鼠杂交,获得肠道干细胞特异性他莫昔芬诱导的Setd2敲除小鼠品系(Lgr5-eGFP-IRES-CreERT2小鼠,简称Setd2ISC-KO 小鼠)。与预期一致,Setd2在Setd2ISC-KO 小鼠的肠上皮中被有效消融(图 1A)Setd2ISC-KO小鼠在DSS处理后,生存率低于Setd2f/f小鼠,体重也减轻更多(图1B-C),结肠明显缩短(图1D),炎症程度更严重,炎症细胞浸润增多,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减少,E-cadherin部分破坏(图1E),肠道通透性增加(图1F);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其免疫细胞浸润也增多(图1G)。这些结果表明ISC中Setd2的缺失会加重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。
图1 ISC中Setd2的缺失加剧了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
2、Setd2缺失减少小鼠ISCs增殖
Setd2在Setd2ISC-KO 小鼠的肠隐窝中被有效消融(图2A),并且Setd2ISC-KO小鼠小肠中Lgr5+细胞数量在第3天显著减少(图2B),Lgr5+ISCs细胞更多停滞在G1期(图2C),GFP+EdU+细胞也减少,表明Setd2缺失抑制了Lgr5+干细胞的增殖(图2D)。RNA-seq分析显示Setd2缺失导致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(图2E),RT-qPCR结果表明Setd2缺失降低了Grem1和IL-10的mRNA表达(图2F)。ChIP-Seq分析揭示了Grem1和IL-10基因位点的H3K36me3修饰(图2G)。这些结果表明,Setd2的缺失降低了小鼠Grem1、IL-10的表达并抑制了ISCs的增殖。
图2 Setd2的缺失降低了小鼠体内ISCs的增殖
3、AT-MSCs选择性迁移并驻留在炎症结肠中
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,分离的AT-MSCs表达MSCs特异性标记物,且纯度高(图3A)。经慢病毒转导的AT-MSCs表达IL-10或Grem1(图3B),ELISA检测显示其分泌的Grem1和IL-10量在4,000-6,000 pg/10⁶细胞范围内(图3D)。尾静脉注射mCherry标记的AT-MSCs后,在结肠炎组织中检测到标记细胞,而在其他器官中未检测到(图3F),且AT-MSCs未显示致瘤能力(图3E),这表明其可特异性迁移并驻留在炎症结肠组织中,而不会分布在正常器官中,有可能成为靶向炎性结肠组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载体。
图3 AT-MSC选择性地迁移到并驻留在炎性结肠中
4、AT-MSCs靶向递送Grem1有效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
与对照组相比,Setd2f/f小鼠和Setd2ISC-KO小鼠在接受AT-MSCs、AT-MSCs-EV或Grem1-AT-MSCs治疗后,体重减轻减少(图4A),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轻(图4B),上皮损失和炎症细胞浸润减少(图4C),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产生减少,且Setd2ISC-KO小鼠治疗后的疗效指标显著高于Setd2f/f小鼠(图4D),这些结果表明AT-MSCs靶向递送 Grem1可有效减轻结肠炎,并在SETD2缺陷型结肠炎中疗效更高。
图4 AT-MSC靶向递送Grem1可有效减少DSS诱导的结肠炎
5、AT-MSCs靶向递送Grem1抑制BMP信号并增加ISCs数量信号
为了研究AT-MSC靶向递送BMP抑制剂Grem1的机制,测试了BMP信号传导。在Grem1靶向递送的结肠炎中,smad4免疫荧光降低,干细胞标记基因mRNA升高,表明BMP信号受到抑制(图5A-B)。同时,Lgr5+细胞、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数量增加(图5C-D),上皮相关蛋白如Zo-1、E-cad、Claodin-1表达也增加(图5E)。这些表明AT-MSCs靶向递送Grem1抑制BMP信号并增加ISCs数量信号传导。
图5 AT-MSC靶向递送Grem1抑制BMP信号传导并增加ISCs数量信号传导
6、AT-MSCs靶向递送IL-10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
为了增加治疗选择的范围,研究了靶向递送IL-10的治疗效果。对于Setd2f/f小鼠和Setd2ISC-KO小鼠,与PBS组相比,AT-MSC组、AT-MSC-EV组和AT-MSCs-IL-10组体重均减轻(图6A),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轻(图6B),上皮损失和炎症细胞浸润减少(图6C),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产生减少,且Setd2ISC-KO小鼠和Setd2f/f小鼠治疗后的疗效指标无统计学差异(图6D)。这些结果表明AT-MSCs靶向递送IL-10可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。
图6 AT-MSC靶向递送IL-10可减少DSS诱导的结肠炎
三、研究结论
间充质干细胞(AT-MSCs)靶向递送Grem1通过抑制BMP信号通路,促进肠道干细胞增殖,修复肠道上皮,抑制炎症,在SETD2缺陷型结肠炎中疗效显著;AT-MSCs靶向递送IL-10可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从而减轻结肠炎。且在研究中未观察到因靶向递送Grem1或IL-10导致的肠道息肉形成或结肠癌诱导。该研究为IBD治疗提供了新策略:通过AT-MSCs靶向递送Grem1和IL-10,部分克服了传统治疗中IL-10半衰期短(1.1-2.6h)的缺陷,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潜在方向。
参考文献:
Targeted delivery of Grem1 and IL-10 separately b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ffectively mitigates SETD2-deficien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. Theranostics. 2025.